花边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花边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如何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呢似的

发布时间:2021-07-30 11:10:06 阅读: 来源:花边厂家

如何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近2/3的农户种植稻谷,涉及近6亿乡村人口,稻谷产量占粮食产量37% 以上(如图1)。积极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 、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已形成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及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格局:4大板块、18重点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稻谷生产方式和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别,用区别差异性和归纳相似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目前中国稻谷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格局,划分为4大板块:双季稻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北方稻区(含东北稻区)。

1、双季稻区: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7个省、自治区。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13702.74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47.5%;稻谷产量7531.5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41.71%,也就是说,全国稻谷40%以上都产于双季稻区;水稻机械种植水平0.88%(含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是全国最低的地区,水稻机收水平23.89%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稻麦两熟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上海等4省市。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6548.5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22.7%;稻谷产量4578.3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25.35% ,也就是说,全国1/4的稻谷产自这四个省;水稻机械种植水平7.48%,机收水平66.89%,都高于全国7.14%、33.5%的平均水平。尤其水稻机收水平为全国最高地区。

3、西南稻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4省市。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4606.5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16%;稻谷产量3146.3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17.42%;水稻机械种植水平4.4%,机收水平8.56%,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水稻机收水平为全国最低的地区。

4、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陕西、宁夏、新疆、河北、内蒙古、天津、山西、甘肃、北京等14省、市、自治区。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3988.84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13.8%;稻谷产量2802.5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15.52%;水稻机械种植水平31.28%(尤其黑龙江达到61.33%,为全国最高),水稻机收水平40.5%,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北方稻区中,东北三省稻谷种植面积为2872.7千公顷,稻谷产量为2011.3万吨,分别占全国稻谷面积和产量的10%、11.14%不会太关注,约占北方稻区的72%左右;东北稻区水稻机械种植水平39.15%,水稻机收水平42.3%,其中,水稻机械种植面积1124.66千公顷,占北方稻区的90%以上。可见,北方稻区的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水稻机械化水平东北也较高,尤其是黑龙江省。

上述4大板块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青藏高原地区未划入其中,因为青海省无水稻减少环境污染,西藏只有1千公顷水稻,水稻机械化尚无统计资料。双季稻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及东北稻区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稻谷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6%。其中16省稻谷产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均居第一位,只有辽宁、吉林2省居第二位。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北方稻区的河南、此前已成功在Kickstarter上完成了开发环保材料的众筹活动陕西、宁夏、新疆、天津,也有稻谷较集中的产区,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划分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4大板块格局和突出18个重点省、市、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科学推进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对4大板块依稻谷面积及产量多少排序是:双季稻区(47.5%,41.7%)、稻麦两熟区(22.7%,25.4%)、西南稻区(16.0%,17.4%),北方稻区(13.8%,15.5%)。双季稻区最多,北方稻区较少;依稻谷生产机械化水平(插播栽、机收)高低排序是:稻麦两熟区(7.48%,66.89%)、北方稻区(31.28%,40.5%)、双季稻区(0.88%,23.89%)、西南稻区(4.4%,8.56%)。目前稻麦两熟区稻谷机收水平最高,北方稻区稻谷机械种植水平最高,而双季稻区稻谷机械种植水平最低,西南稻区稻谷机收水平最低。按种植中稻、早稻、晚稻区分,中稻产区稻谷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早稻、晚稻产区稻谷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反映出稻谷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区域特性与不平衡性。早、晚稻主要集中在双季稻区,其他3个稻区以中稻为主,北方稻区全是一季中稻。浙江虽然中稻比重较大,但早、晚稻比重也占32%,是介于双季稻区与稻麦两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某种交叉属性。稻谷生产机械化也自有特色。因其小麦比重较小,所以未划在稻麦两熟区,而划入双季稻区。

二、发展态势:各具特色的全程化、产业化加速

稻谷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共同趋势是稻谷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及产业化进程在加速;特性是各地实现稻谷生产机械化的途径因地制宜地在选择和创新中发展,追求经济有效,呈现各地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稻谷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速

稻谷生产方式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向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加速,并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是发展的大趋势。《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年)》要求:“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在研发和推广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探索出适合国情和区域特点的稻谷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服务模式,主攻长期制约稻谷生产机械化的机收和机械种植两个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机装备生产和流通基本具备保障用户需要的供给能力,国家从科研、示范、推广、管理和政策等诸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再加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行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2004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国家空前加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快稻谷生产机械化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法律、政策和管理条件已基本具备,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已得到农民的认可和积极响应,政府引导与农民积极性结合,稻谷生产机械化进程2004年以来明显加快。2006年稻谷机械种植面积已近3900万亩,比上年增加800多万亩,主要是机插秧面积增加了812.5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0%;稻谷机收面积达1.7亿多亩,比上年增加2553万多亩,稻谷机械种植水平、机收水平和增幅都创历史新高,近两年稻谷机收水平年均增幅都超过5个百分点,江苏省已出现稻谷机械种植和机收水平都超过90%的稻谷生产全程机械化县。去年6月,全国农机化业界和媒体在江苏武进开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县现场会,武进农民高兴地说,机插秧使农民站起来了,人弯腰插秧的时代结束了。稻谷机收和机插秧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亮点。

在推进稻谷生产过程机械化的同时,一些先进省市已着眼于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着手推进稻谷产业化发展,开始加大对稻谷加工转化的扶持力度,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稻谷产业,积极推广稻谷产后处理及加工装备,如低温烘干设备、精米加工设备等,使发展现代农业与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新阶段值得关注并积极促进的发展趋势。

2.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

已经涌现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等适应各地发展需求的多种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内容、领域和市场规模不断拓展,改善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功能、实施服务到位、农机服务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一个充满金属锚杆、锚索拉伸使用说明书活力的农机市场正在形成和逐步健全、完善。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稻谷生产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降低了1些基础性的行业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农机服务和农民双受益、双赢,农机服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因此,符合国情和各地实际的农机服务产业化,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发展道路,此进程加快并不断健全、完善,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3.各地稻谷生产机械化方式在选择和创新中发展

目前,我国稻谷收获机械主要分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三大类,适应丘陵山区和小田块作业的有割晒机和脱粒机,稻谷机械收获方式有联合收获或分段收获。从技术上说,适应各地不同需要的稻谷机械收获技术装备,已基本能满足生产作业要求,机收效益比人工收显着,稻谷机收已得到农民广泛认可,成为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重点。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稻谷机收方式,逐步形成适合当地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机收模式,价格较低、性能满足要求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价格较高、性能较好、适应性强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迅速;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在抗倒伏能力强作物,大田块地区显现出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受到青睐;丘陵山区和小田块地区则选择割晒机、脱粒机采用分段收获方式。适宜各地特点的多种收获方式使稻谷收获机械化水平连续3年提高幅度都在4%以上,目前已逼近40%,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此趋势发展下去,预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基本实现稻谷收获机械化,并向更高阶段发展。

我国稻谷机械种植方式大体可分为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三大类,目前总体水平还较低,机械种植面积还不到稻谷面积的10%,是稻谷生产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和主攻重点。三种机械种植方式各地的选择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各得其所,在选择和创新中发展。由于机插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机具生产供应能力有保障,又得到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支持,近年来机插秧已成为发展主流,2006年机插秧已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机插秧面积一年增加812万多亩,发展速度快,势头猛,潜力大;机直播发展趋稳,在农时季节和气候条件适宜地区稳步发展提高,2006年有20个省、市、自治区有机直播;机浅栽(机抛秧、机摆秧)也在适宜地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如在四川、江西、辽宁、吉林、陕西、甚至江苏都有所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提高,2006年有1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机浅栽作业。去年我在辽宁调研的时候发现,辽宁主推机插秧,但辽阳市因地制宜地推广机抛秧搞得很火热,节本增效,很受农民欢迎。原因是当地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机抛秧,辽阳市无霜期165天,插秧季节无大风,他们利用喷雾器动力接上一个经过试验改进设计的标准曲面抛秧盘,调节发动机油门控制风力大小可以调节抛秧距离,把秧抛到合适位置。这种抛秧机拓展了喷雾器用途,既可喷药植保,又可抛秧。机抛秧还负责育苗,不但农民省钱省事,而且机抛秧与育苗结合可以控制育苗时间,保证秧苗长到适合机抛的时候抛秧,达到好的抛秧效果。当地机抛秧每亩18元,机插秧每亩35元,雇人插秧每亩55元,还要管烟和饭。机抛秧最便宜,又高效。抛秧队与农民实行订单服务。正近日月十五前,一年的机抛秧任务就忽然断裂订完了,签订了合同,可以有序安排,优质服务。这样机农结合,不断创新,订单服务,井井有序,节本高效,使机抛秧在当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机抛秧时节,甚为壮观。但是三种机械种植方式的比较,机插秧是发展主流的大趋势已很明显,机直播、机浅栽在条件适宜地区还会有所发展。从全局看,今后三种方式的作业面积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发展态势是在比较、选择中各得其所。但三种方式在稻谷机械种植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会发生不同变化,机插秧比重会持续上升,机直播和机浅栽的比重会逐步下降。从2004年到2006年,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在机械种植总面积中的比重,已由61:22:17转变为73:17:10,机插秧的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机直播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机浅栽的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就是实证。此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继续,初步预测三者比重机插秧的比重可能逐渐增到80%,甚至90%左右;机直播的比重可能逐渐降到14%,甚至6%左右;机浅栽的比重可能逐渐降到6%,甚至4%左右。以此推算,2006年我国稻谷机械种植总面积为3893万亩,若今后发展到3亿亩,即稻谷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70%左右,则机插秧面积应由目前的2842万亩,发展到27000万亩,增到9.5倍;机直播面积由目前653万亩,可能发展到1800万亩;机浅栽面积由目前398万亩,可能发展到1200万亩。二者均约为目前的3倍。发展前景看好,但任务非常艰巨。

三、发展策略:做好两个选择,三个结合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索解决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问题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目前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发展要求很不相应。这说明稻谷生产机械化比小麦难度大,还有技术的、经济的、认识的因素在制约着稻谷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各地条件不同,制约发展的主导因素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我们把实现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称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第一战役的重大胜利,现在正进行主攻稻谷、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的第二大战役,难度更大。要打好第二战役,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清当前形势特点,与时俱进地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对稻谷生产机械化而言,促进发展应做好两个选择,三个结合。两个选择是:技术路线选择、组织路线选择。三个结合是:农机农艺相结合,技术经济相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1、因地制宜地选择好稻谷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

实践证明,稻谷生产机械化发展得快的3. 被测参数:改变实验机的标准测试参数为实验扭矩与转角地区,是通过探索、试验、示范、推广,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措施得力,成效显着。较突出又得到大家公认的是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地学习、借鉴江苏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一些稻谷生产机械化长期徘徊不前、进展不大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没有选择好发展的技术路线,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没有主心骨,劲不知道往哪里使。现在是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在有多种技术装备、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多种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国家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支持稻谷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一定要根据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农民欢迎的原则,选择好推进当地稻谷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路线,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用好政策,措施跟上,促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大发展。技术路线明确后,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下,后进地区可望少走弯路,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促进发展,切勿错失良机。在选择发展的技术路线时,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又要注意发展的阶段性,技术选择上由低到高有序发展。例如推广机插秧可先选择手扶插秧机为主,条件具备时逐步向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过渡。

2、组织路线选择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优势互补

组织路线选择要抓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这个核心,兴机富农。对已涌现出的多种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各地要根据当地特点,优化整合农机资源,发挥能人效应,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龙头企业,创出农机服务品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在健全发展中又有创新,跨区作业组织突破了“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引进来”的发展模式。例如,2006年四川省为做好外省水稻联合收割机大规模入川作业的服务工作,成立了“四川省农机跨区作业协会”,为外省入川的农机手提供全方位服务,效果很好。规范了跨区机收市场秩序,提供了信息,保证了农机户和农民的合法利益,很好地完成了水稻机收任务,农机手、农民、政府都满意,实现了三赢。今年,辽宁农机购置补贴重点补插秧机,稻谷机收也准备采取引进外省农机跨区作业来解决。使机插秧、机收都得到大发展。选择经济高效推进农机发展的组织路线和实现形式,实行区域间优势互补互促发展,符合劳动与资本优化配置促进增长的发展规律,使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试验机的压缩试验怎么做用发展道路增加了新的内容。

3、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国内外经验证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互促共进,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生物技术、工程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进步,既有各自的先进性,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发展是进化,是对立的统一。因此,在发展中要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农机农艺相结合,使农业装备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必将产生出1 1〉2的效果。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要探索、试验、示范、推广与农机作业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农机农艺结合攻关,探索出与机插秧配套的低成本、标准化育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机插秧推广难题,大大推进了机插秧推广普及的进程。2006年我国机插秧能猛增820多万亩,江苏经验的推广功不可没。

4、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稻谷生产机械化经济有效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B.A.萨缪尔森有一句名言,市场经济最终是被消费者和技术两个主宰所控制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消费能力决定对市场的现实需求,消费什么,怎么消费;而技术能生产什么产品供给市场对消费者构成一种基本约束,消费者只能在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中选择消费。把消费者的意愿、消费能力与技术上可能提供的满足程度协调起来才能成交,构成现实有效的市场行为。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就是要把技术可能与经济可行结合起来,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的现实需求,扎实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经济有效发展。我们常说的选择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就是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先进技术装备,既追求先进性,又讲求适用性,既前瞻,又现实,才能做到又好又快。例如,机插秧,江苏武进每亩元,农民可以接受;在辽宁每亩元农民才可以接受。江苏武进机插秧发展就快,并重点推广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辽宁机插秧比江苏就相对较慢,目前重点推广手扶插秧机,待经济条件进一步改善,时机成熟时再逐步向乘坐式插秧机过渡。我国机械化插秧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关键是育秧和插秧,既要求育秧技术与插秧技术配套,又要求成本不能太高。多年推而不广的难点不在“插秧”,而在“育秧”。从国外引进的工厂化育秧设备成本太高,农民消费不起。江苏省农机部门攻克了这一难题,探索出用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等田间集约化育秧新技术,来代替工厂化育秧技术,创造了简易可行、经济有效的育秧模式,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为农民所接受。从消费者接受程度上具备了技术推广的经济前提,机插秧在这一重大突破后,便得以迅速推广。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既适应需求,又引导需求,促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

5、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合力推进

大家都说我国农业机械化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农机战线要为发展现代农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是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使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职能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合力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稻谷生产机械 收割机 直播机 插秧机



头晕耳鸣是不是肾阴虚
肾虚气血虚会心烦易怒吗
肝肾阴虚饮食禁忌